铜包银潘壶

容量:约180毫升 克重:约202克

此铜包银潘壶腹作扁柿形(仿鼓),曰“矮潘”。 扁圆壶身,扁腹圆浑,上下匀称,嘴把自然衔接,浑然一体,整体融切,端庄浑厚。壶体曲线张弛有力,整器如碧玉之完美,煅烧铜色俱佳,为嗜茶人士所珍爱。
潘仕成(1804-1873),字德畲、德舆,祖籍福建,世居广州,是晚清享誉朝野的官商巨富。潘氏特别嗜爱紫砂“一手壶”,小至 200cc 容量,大至 300cc 容量,还亲自挑选壶样,画图设计,将潘氏风格的茗壶定式定款,并习惯于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籇字“潘”印。由于潘氏所订制定样的紫砂“一手壶”品茗把玩恰到好处,远播海内,世人乃将此一形制称之为“潘壶”。潘壶之所以能成为书斋雅供,主要是紫砂“一手壶”的妙用,使文人雅士名流一边品茗,一边把玩,一边书写文章、吟诗作画,欣赏评论,成为一时风尚。
大雅堂非遗造。

潘壶之名,与潘仕成家族有关。

潘仕成(1804~1873),字德畲、德舆,祖籍福建,世居广州,是晚清享誉朝野的官商巨富。潘仕成先祖以盐商起家,他继承家业后继续经营盐务,以至洋务,成为广州十三行的巨商。潘仕成先世以盐贾起家,累官至两广盐运使。由于潘氏家传素嗜饮茶,便到宜兴订制茗壶,一则自用,一则往还馈赠。

在品茗实践中,潘氏特别嗜爱紫砂“一手壶”,小至 200cc 容量,大至 300cc 容量,还亲自挑选壶样,画图设计,将潘氏风格的茗壶定式定款,并习惯于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籇字“潘”印。由于潘氏所订制定样的紫砂“一手壶”品茗把玩恰到好处,远播海内,世人乃将此一形制称之为“潘壶”。潘壶形制为“掇球”与“仿鼓”的变异修整,形制发展至今,大体可分为三种,壶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为「高潘」。

潘壶之所以能成为书斋雅供,主要是紫砂“一手壶”的妙用,使文人雅士名流一边品茗,一边把玩,一边书写文章、吟诗作画,欣赏评论,成为一时风尚。

因以潘氏为荣,当地女儿出嫁时必以一潘壶为嫁妆,希望在夫家相夫教子,能像潘仕成般的荣华富贵。所以多要求为宜兴潘壶,绝少用土产的汕头壶。通常这种随嫁的潘壶并不一定用作泡茶,也有置於梳妆台装发油之用,且女主人百年之后,多作为陪葬物,以示对娘家养育的感念之意。

银器锻制技艺非遗传承人李福明       了解更多
大雅堂主赵清涛与李福明探讨金银器设计及锻造
购买咨询
关注大雅堂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