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维多利亚女王二世的最爱
从咸丰到习大大
—个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 ……
最近北京天气燥热,心里颇不宁静。
好在不管在什么样的境遇里,还有茶相伴。一杯红茶入口,带走了心里的聒噪。正应了那句诗:“把茶冷眼看红尘,借茶静心度春夏。”
于午后,凉风习习,刚好试茶。备以红玫瑰、红观音对冲。难得全程有一种平和的心态,这种状态很舒服。
茶品饮来,细柔、润甜,有意无意捕捉的那股香气,或飘、或隐的浮沉在杯中,最后滑入口腔,咂舌间抿唇一笑,静静地回味。
几个人在一起喝茶,是一种深层次的交流。把茶泡上,恰如一次宁静的对谈,话不敷衍,就一切刚好。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大多数人,对如今大行其道的茶会很难爱得起来。首先众人则喧,再者简单的事过于庄重地做,往往适得其反。
这两款茶,皆由施家第六代传人施立强老师亲制,倒不是因为偏爱,结合在座好友的盲品感受,客观来说,红玫瑰久久萦绕的花香总会使人心生欢喜。相较之,红观音则重在汤感温实,以一种含蓄的内在慢慢打动你。
她从何处来
望着在杯中慢慢舒展的茶叶,身姿曼妙,会让人忍不住遐想她的“前世今生”,到底经历了什么,此刻才来到我们面前。
坦洋工夫有个历史悬案,有人认为她诞生于1740年前后,由胡福四研制;有人认为其面世于1851年,由施光凌、胡开轩等研制……实际上,正式有“坦洋工夫”这个茶品牌前,历经百年,这并非一人灵感忽现,而是融合几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
谈到坦洋施家红茶,还要说说她“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历史。爱喝茶的国家,除了中国之外,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英国了。可以说,他们对红茶的迷恋,远远超过了咖啡,甚至三分之一的生命,都消耗在喝茶的时光中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茶和咖啡差不多同一时期进入英国,一开始喝茶主要还是在咖啡馆。在1657年,伦敦的一家咖啡馆从荷兰商人手里进货一批红茶,英国开始有出售茶叶。
那么,喝茶又是如何流行起来的呢?首先,引入了大量的茶,毕竟,有丰富的数量前提,才有流行的可能。然后,是有贵族阶级的带领。
先是1662年,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带了两箱红茶作为嫁妆以便随时饮用,至此便成了英国第一个饮茶皇后。
后在1840年代,英国女爵安娜玛丽亚,则是带动了喝下午茶的习惯,自此成为风行的社交活动。
在维多利亚时代,下午茶在英国十分流行。以至于每天下午3点钟,很多办公室都会大门紧闭,挂上小牌子:“Teatime”。而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更是通过她的白金汉宫茶会,把茶给正式化。
她从此处来
此刻,我们再把时间线拉到坦洋幽深的古巷。
同治五年,官方把省茶税务局设在小小坦洋村,并非不可思议。这件事足以证明老街当年的繁华富裕。鼎盛时期的坦洋村,茶行3 6家,雇工3 0 0 0多人;
老街人流熙攘,大宅院、炮楼、银楼、当铺、林立的茶行、客栈夹杂在各种各样的大料店铺之间 —— 财源由此而生,财富因此而聚,财税由此而得。
坦洋茶古董之中有三样东西表达着坦洋的富足:银箱、银元桶、老茶票。雕饰精美的银箱和银元桶最能代表坦洋财气底蕴的古董,可以想象:当年挑夫们在民团荷枪实弹的武装护卫下,浩浩荡荡,一路给沿途茶农分发工钱的壮观场面。
当然,我们不能忘记这百年创立品牌史上五位杰出的人物,他们贡献卓越。
—— 胡福四、胡开轩、施光凌、胡兆江、吴庭元。
在1851年,坦洋工夫红茶创始人施光凌等人,以当地坦洋菜茶试制红茶成功,坦洋工夫自此薪火相传,曾几度风行世界,当年外销逾7万担!
施姓家族除了大名鼎鼎的施光凌外,还有一位曾担任福安茶厂总评审师的施福隆,他彻夜评审,终使一批红茶成功出口的故事,成为茶界的美谈;
在当时外国列强用武力侵略中国的同时,把一船船的鸦片运进中国,并运走了成千上万的白银。
而茶行老板们则把一船船的红茶运往外国换回了白银,给家乡带来了繁荣与富裕。
施家族谱记载“英商购买华茶以坦洋出产为最,佥曰公之力”。全世界最高品质的红茶来自中国坦洋村,一个小山村,因为红茶而誉满全球,繁华如梦。
在战乱及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历经火烧142家茶店铺。施家丰泰隆由于历史原因败落,但这门功夫、技艺以一种无与伦比的可贵,藏进了岁月的间隙中,历经跌宕起伏,依旧传承了下来,这离不开施家每一代传人的坚守。
我们所品尝到的施家工夫红茶,毋庸置疑,是我最爱的红茶,不仅仅在于其精细的工艺和美妙的口感,更在于它背后所蕴含的“骨”韵。
风流总被雨打水吹去。
大雅堂正尽自己的努力整合各方资源,重续坦洋和英国皇室的茶缘。我想这也许正是中国茶人和英国大使乐见其成的事情。
中国红茶的发展还得靠我辈茶人的共同努力,方可重现昔日辉煌!特在此感谢施老师用心制作的好茶,遥祝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