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味道之嘉德拍品

第1件拍品
大雅堂主私藏太湖石

尺寸:连座整体高 72cm
供石高 51cm,石宽 27.5cm

茶室无石不雅,书斋无石不华

石不能言最可人,
石无文无声,
古之达人,皆有所嗜
古人云:“ 苟适吾志,其用则多。”
可见赏石,格局在人
所谓苍厚、奇峭、古拙、
秀雅、玲珑等
历来的文人雅士借石以言,
寄托情怀
他们与天为徒、妙师造化、
观象得意、格物尽理。

第2件拍品

预定2019严介龙亲制明前碧螺春 3罐

包装:“千锤百炼”纯锡罐 9.2×13cm
净重:约120g×3

碧螺春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严介龙

嫩绿碧香合诗作,康熙爱上作贡茶,
从此苦了小娘鱼,一斤十万八千芽。

这一首咏碧螺春的诗, 诗里说的小娘鱼, 是对姑苏一带对小姑娘的称呼, 她们要采上十万八千个极为鲜嫩的幼芽, 才能制成一斤碧螺春。

一斤碧螺春、四万春树苗,乾坤交替、日月轮回中,时间有着一套严格的自然法则,择时而采,赶时而制,随季而品,同一种茶在不同的时间里,都有着自己的时间轨迹和滋味。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精准的节奏,人们必须遵从自然,赶上时间的脚步,速度一旦失之毫厘,口感便会差之千里。

此款茶芽叶极其鲜嫩,宛如豆蔻妙龄,迷人香气中带有微微的青涩与回甘,轻啜一口,回味无穷,神思飘然。此款由非遗传承人严介龙老师亲制而成。

第3件拍品

预定2019魏志文亲制蒙顶甘露4罐

包装:“千锤百炼”纯锡罐 9.2×13cm
净重:约150g×4

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魏志文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

三月,早春的气息逐渐在苏醒,川茶已跟随春风的脚步,慢慢萌发嫩叶。蒙山之巅的茶树经过了一冬的休整,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十分丰富,滋味鲜爽,口感浓醇。这款明前的“仙茶”没有预定几乎不可能尝到。

通往茶神殿之路

传说了1000年的仙茶

蒙顶甘露产自蒙顶山之巅,被称为“仙茶”, 蒙山则被誉为“仙茶故乡” 。
蒙顶山两千多年前的甘露茶祖 “吴理真”所种七株仙茶的遗址,见证这蒙顶甘露的沧海桑田。

“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正如其名,蒙顶甘露具有独特甘鲜香醇,回味持久。

传承了千年的“仙茶”——蒙顶甘露,第一叶嫩芽,只采老川茶高山原料,经由非遗传承人魏志文老师亲手炒制,魏志文为魏式家族第五代传人,制茶近50年左右。没有预定几乎不可能尝鲜,因为过期想采,也没有嫩芽了……

第4件拍品

预定2019李泉春明前西湖龙井2罐
西湖龙井炒茶技艺茶王、制作大师李泉春亲制
包装:“千锤百炼”纯锡罐 9.2×13cm
净重:约100g×2

西湖龙井炒茶技艺三届茶王  李泉春

顶级龙井选用的是最娇嫩的芽头,经过手工炒制,才能将龙井最佳的香气、滋味定格在最完美的刹那。炒制工艺是简单而复杂的:

火大则味涩,火小则味寡;
时久则香乱,时短则香弱。

凝集了西子湖畔灵气而成的龙井,浓妆淡抹正相宜,待您品味。

顶级龙井,非大师不能为之。此茶为龙井头采,西湖龙井炒茶王李泉春亲制。

李泉春,多次摘得“西湖龙井炒茶大师”、“西湖龙井炒茶王”称号,西湖龙井炒茶技艺首屈一指的炒茶王。

第5件拍品

预定2019西湖龙井三位大师明前茶6罐
西湖龙井三大传人李泉春、樊生华、葛维冬亲制 各两罐
包装:“千锤百炼”纯锡罐 9.2×13cm
净重:约100g×6

西湖龙井炒茶技艺三届茶王  李泉春

李泉春,多次摘得“西湖龙井炒茶大师”、“西湖龙井炒茶王”称号,西湖龙井炒茶技艺首屈一指的传承人。

西湖龙井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技艺传承人  樊生华

樊生华,炒茶制茶四十余年,西湖龙井炒茶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西湖龙井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葛维冬

葛维冬,5届炒茶王,至今已有20多年炒茶经验。

龙井风土,得西湖之轻灵。

手工茶是有厚度的,
香气内质凝聚不散。

这款西湖龙井,芽叶为2019年原生群体种明前嫩芽,
由“三大宗师”李泉春、樊生华、葛维冬
亲手制作而成。

大师亲制的西湖龙井不仅仅是对原材料的严格要求,
更对炒制工艺的严苛要求。
他们将把早春的气息定格在龙井的香气、滋味里。

第6件拍品

预定2019绿茶四大名师亲制绿茶 8罐
绿茶四大名师严介龙、李泉春、魏志文、严荣火亲制
包装:“千锤百炼”纯锡罐 9.2×13cm
碧螺春2罐、西湖龙井2罐、蒙顶甘露2罐、安吉白茶2罐
净重:碧螺春120g×2、西湖龙井100g×2、
蒙顶甘露150g×2、安吉白茶100g×2

碧螺春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严介龙

严介龙出生于苏州市太湖洞庭东山,碧螺春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现碧螺春原产地太湖东洞庭山东山镇茶叶行业协会会长。曾代表苏州碧螺春炒制工艺最高水平荣在全国手工制茶大赛中获全国特等奖。

茶王李泉春

李泉春老师亲制的西湖龙井呈碗钉状,略带干豆绿的糙米色。
茶汤明净透亮,显豆香,又似有淡淡的兰香,水甜不涩,余味自在。

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魏志文

魏志文为魏式家族第五代传人,制茶近50年左右。为蒙顶山和名山茶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安吉白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严荣火

国家级安吉白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严荣火。他13岁便开始随父辈采茶、学茶,40余年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与操作技艺,为安吉白茶品质的提高,并为安吉白茶走向中国、走向世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安吉白茶是一种非常特异的茶种,它是特定的优良生态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茶树,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物种。

如今的非遗传承人称号,是对严荣火不凡技艺的概括。他的纯青技艺,在于对工序的把控,在于对细节的挑剔。他在摊青前的筛“奶叶”、在理条之前的手工加压、甚至两次烘焙的细微温度上都有着自己独到甚至可以说是“独门”的理解。

第7件拍品

红牡丹两罐
坦洋工夫红茶 施家嫡传第六代 施立强亲制

包装:“千锤百炼”纯锡罐 9.2×13cm
净重:约160g×2

一杯施家红茶,六代人的坚守与传承

施家的施光凌是坦洋工夫红茶创始人之一,也是民族资本家,他开创了一条红茶远销英国的道路;

土地革命跌宕起伏,施光凌之曾孙施作藩(字福隆)继承才祖业研究茶技,任国营福安茶业精制厂总评级师。文革期间,其子施继康(茶叶工程师)因成分高下乡劳动改造,之后,中国工夫红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制茶技艺,一种无与伦比的功夫,被藏进了岁月的间隙,几乎失传,多亏了他在那个最惨淡的时代下的坚持,留住了中国工夫红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制茶技艺,也是施家制茶技艺的命脉!

第8件拍品

红观音两罐
坦洋工夫红茶 施家嫡传第六代 施立强亲制

包装:“千锤百炼”纯锡罐 9.2×13cm
净重:约160g×2

央视探秘咸丰年间老字号施家丰泰隆作坊

鼎盛时期的坦洋村,茶行36家,雇工3000多人;至今村里的民俗博物馆还展示着当年茶行发行的作为小额纸币流通的“茶银票”。

施家族谱记载“英商购买华茶以坦洋出产为最,佥曰公之力”。全世界最高品质的红茶来自中国坦洋村,一个小山村因为红茶而誉满全球,繁华如梦。

红观音饮来,细柔、润甜,有意无意捕捉的那股香气,或飘、或隐的浮沉在杯中,最后滑入口腔,咂舌间,以一种含蓄的内在慢慢打动你。

第9件拍品

施立强亲制 野茶1罐
坦洋工夫红茶 施家嫡传第六代 施立强亲制

包装:“千锤百炼”纯锡罐 9.2×13cm
净重:约160g

繁荣的贸易时期

维多利亚二世的最爱

坦洋村古董之中有三样东西表达着坦洋的富足:银箱、银元桶、老茶票。雕饰精美的银箱和银元桶最能代表坦洋财气底蕴的古董,可以想象:当年挑夫们在民团荷枪实弹的武装护卫下,浩浩荡荡,一路给沿途茶农分发工钱的壮观场面。

后在战乱及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历经火烧142家茶店铺。拥有200多年历史的施家“丰泰隆”老茶庄,由于历史原因败落,但依然耸立于此。

工夫红茶珍贵的技艺,被藏进了岁月的间隙,历经跌宕起伏,依旧传承了下来,这离不开施家每一代传人的坚守。

相较前二者,野茶最为深重,味尚浓且回味甜爽,有鲜叶醇和之感,原料细嫩,筛选讲究,各有特点。

第10件拍品

红牡丹/红观音/野茶 各一罐
坦洋工夫红茶 施家嫡传第六代 施立强亲制

包装:“千锤百炼”纯锡罐 9.2×13cm
净重:约160gx3

央视探秘施立强的“工夫”

 施家红茶茶汤

工夫红茶,所谓“工夫”,就是因它的制作工艺复杂、技术性强、非常费工夫而得名。

必须经过“初制”和“精制”两个阶段。自三月中开始采摘,到成品茶通常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需经过萎凋、揉捻、发酵,使芽叶由绿色变为紫铜红色,香气透发,然后文火烘焙至干。

施家工夫红茶不仅仅在于其精细的工艺和美妙的口感,更在于它背后所蕴含的“骨”韵。

第11件拍品

剔红香几

年代:清中期   材质:大漆
整体长37cm*宽33cm*高46cm     桌面长宽尺寸:30cm*23cm

香几以木作胎,高束腰,三弯腿,通体髹红色大漆。漆层厚实,通体以花卉纹饰为地,几面浮雕人物故事图。画面生动,刻工精细。

由因年代久远,部分漆面剥落,但仍保留着独特的韵味。
整体比例协调,形如台座状,分为三部分组成。上层几面作方形,四边攒框,中间镶面心板,腰处设海棠形禹门洞透空。腿足曲折,从上至下内收外翻,最终承于托泥上。台座厚薄适中,承托四足,与整体配搭融合,并未有多余、不妥之感。

如此制作整体设色古雅,造型端庄,线条优美。工艺考究,弥足珍贵,给人以腾升和张力十足的视觉美。

香几:“富贵之家,或置厅堂,上陈炉鼎,焚兰煴麝;或置中庭,夜色将阑,仕女就之祈神乞巧。道宫佛殿,也设香几,焚香之外,兼放法器。“

“净一室,置一几,陈几种书,放一本旧法帖,古鼎焚香,素尘挥尘”。此种场景完美的呈现了文人雅士所追求的一种环境,香几亭亭玉立,袅袅青烟盘绕于室,仿佛那一处角落,便是对身心的出离,也是仙人赞许的人间清欢。反映了文人的山林之想与审美情趣,似乎在提醒主人保持心灵的宁静,免受每日的俗事干扰。

第12件拍品

鬼面白泥炉
大雅堂主雕刻,南丰白泥炉非遗传人官记制

尺寸:炉身最大直径18cm  高24cm

鬼面白泥炉是大雅堂主赵老师亲手雕刻原型,
托景德镇李老师制模种,造磨具。
驱车南丰大河畔苦寻官记传承人试制,天干地湿,巧手难为,春来秋去竟有一岁!
江东渭北,春树暮云,窑火燃,观音泥十只鬼面成!顺天意。

鬼面白泥炉陪银壶,以白木炭取火,茶烟袅袅,可令茶的香气、滋味得到极舒展的释放。夏炎炎,冬日暖,炉中炽热的红焰与乳白的炉身相应成趣、冷暖色交映,茶席之美就这样不动声色中自然流露。

第16件拍品

叶启桐大红袍 一九九一年制

大红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叶启桐 亲制
包装:紫檀双层书盒收藏装 约36x24x8cm
约43泡 每泡约8g

大红袍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技艺传承人  叶启桐

老而弥坚,三十年陈大红袍。陈茶,贵在干净醇和,得岁月考究,依然如故,不杂不乱。冲泡以“慢”字当先,可更好地体现岁月的气息。

一款好的老茶,要经受住时间的磨练,唯有好的山场和好工艺做出的茶,才能在数年、数十年后每一口茶汤依然保有力量、保有活性。

好茶,其原料品质及制作意义,远远大于它的时间意义。这种茶是有生之年,可遇而不可求的。

干茶油褐匀净,隐有淡淡的梅香与陈香,并无仓味杂味,每一滴入口,滋味都饱满有内质,汤中泛出清凉的参香,从一种沁的感觉,变得越发柔和,口腔留有冰糖般的清甜。除了木味,其内质的甜味令人觉得与老普洱有点像。茶老了,在陈韵上总有相通之处,精洁且干净。

老岩茶的味道,力量感在每一口茶汤中蕴藏着,可冲至十道以上,汤水更为清亮,滋味仍是不可说的细活,杯中冷冷的花果余香,甘韵之味长留舌本。

第17件拍品

叶启桐牛栏坑肉桂 二零一八年制

大红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叶启桐 亲制
包装:“千锤百炼”纯锡罐 11x15cm
净重:约160g

吾师叶老,为人厚而不化,为艺精深通达。

老人新作“小鲜肉”:

颇具山场幽柔内敛之韵,却无辛窜桂皮气。

汤红色艳,柔糯顺滑,乳香、花香、果香,深深浅浅的撩人味觉神经,裹粘不化调戏岩骨花香!昨日试茶有感:谁说茶本淡雅,却不知迷醉了得!

————大雅堂主戏说小鲜肉

第21件拍品

堂主私茶百岁香 二零一五年制
包装:万字纹紫檀雕刻收藏装 45x30x28cm
净重:共108泡 约864g

大雅堂主私茶 百岁香

大雅堂主以自己对茶的理解和口感审美标准:


花香浓郁高扬
岩骨铮铮

层次分明
若幽若兰
似栀非栀
各中滋味不足与外人道也

中国历来有寻茶和茶缘之说
一泡好茶“得天赐”、
“源地养”、
“遇人和”,

缺一不可,非单纯人力能及
与制茶大师共同甄选
得此茶缘幸甚
所谓私茶,只与同好分享,无零售
拍卖,应唯一获得渠道了

第22件拍品
布朗族千年古树单株 (一棵树) 
茶王车杰2018年亲制
包装:手工编织竹篓24×13.5×9.5cm
净重:约2000g 约12篓

云南是世界茶叶的源头,
普洱的唯一产地。
普洱原来叫蒲洱,蒲人就是布朗族,
一个热带原始森林里的古老民族,
茶的民族。

千百年来, 历史演变成传说,
传说演变成神话,
他们的第一代祖先帕哎冷,
成为布朗族独特的宗教信仰的神
——茶神

残酷的生存, 连绵战争中,
普洱是这个民族代代相传的神药,
而舞蹈,则是布朗族传统武术的基本功……

布朗头人苏国文讲述千年古树

“我给你们留下牛马,
怕糟自然灾害死光;
要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
你们也会吃完用光。
就给你们留下茶树吧,
让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你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茶树,
一代传给一代,
决不能让其遗失。”布朗族人遗训

千万亩古茶园古树认养

布朗族首领为了古树认养举行了祭茶魂树仪式,南糯山半坡老寨茶王车杰为古树认养仪式挂牌

茶王之约  了解更多》

山上美景,泥土气息扑面而来,脚下白云翻滚。
车杰的妹妹车滇亲手做的爱尼族盛宴
茶王车杰和大雅堂主谈古树保护

布朗之托

布朗族头人之子苏国文愿望……

布朗族头人之子  苏国文老师

苏国文老师给我们讲述布朗族遗训

布朗族首领为了古树认养举行了祭茶魂树仪式,南糯山半坡老寨茶王车杰为古树认养仪式挂牌

这些茶树生长在云雾缭绕的南糯山之巅,由一千年前的布朗族人种下,每颗树都有国家古树编号,并对应一个GPS定位。

这些原生态的古树茶,由茶王车杰亲自炒制而成,因每一颗古茶树的味道都不同,所以做成单株。

茶王独特的手法使此茶陈化速度快,变化丰富。头春的古树新茶却能够色若金汤,带有浓浓高山头春的气息;滋味柔和醇厚而不刺激。

第23件拍品
易武野山老树大叶白 (12篓)

包装:手工编织竹篓 24 x 13.5 x 9.5cm
净重:约120g x 12篓

茶树树龄百年以上者谓之古树,
百年野放古树非易武之地不取。
非野山之林不取,
非百年之木不取,
非春芽之尖不取。

柔中带刚,香柔并济

第25件拍品
方守龙 七年宝
包装:茶砖 20x11x2.5cm
净重:约360g

东海之滨,海上有仙山,
其名曰太姥
溪潭选瀑,五十四峰,三十六寺
苍茫忽聚散,仙山缥渺间。
白茶不炒不揉,
借天然之工艺,
添岁月之韶华。

白茶,方守龙老师形容的平淡,
亦是极致,为返璞归真之美。

白茶性寒,储久弥凉,
香气滋味亦逐步转化,
放之三年而成药,
藏之而成七年宝。
方守龙七年宝,
天然滋味任由别人说。

第26件拍品
佛手禅茶

茶王世家 郑清池 亲制
包装:林艺杰作品“金蟾罐  直径17cm  高23cm
总重:2040g
净重:约480g 约60泡

福建永春佛手茶王世家  郑清池
茶王世家郑清池把亲手制作的 此款佛手禅茶献给习近平
马来西亚首相阿都拉·巴达威赞誉 郑清池亲制的佛手禪茶
佛手禅茶发祥地 狮峰岩

郑清池,生于茶王世家,其父郑永针亦是知名茶王。曾经受到习近平主席、马来西亚首相阿都拉 .巴达威的赞誉。
茶界泰斗张天福曾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一泡极品佛手而情有独钟,称赞“茶王”郑永针做的茶是“茶王中的茶王”。

郑清池所亲制的永春佛手茶保持传统的金黄汤色,“三泡后更好喝,七泡有余香”。

第27件拍品
祭红堆金系列
大雅堂非遗作品定制
包含:
祭红堆金盖碗1个
祭红堆金如意杯5只
祭红堆金茶仓1个
祭红堆金建水1个

“祭红”被誉为千窖一宝,瓷红而不艳,静穆凝重。

是一种沉稳的红釉色,红釉本不可多得,不论祭红一名何由而来,给人直觉感受不免有一种虔诚和绝对。

如同羊群中最健康的、玉中最完美的,方可作礼天敬天之用,祭红也是凝聚最纯粹,最接近奉献情操的一种红。

“圆”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是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通体圆润的茶器,满腹瑞气,透着别样的精致细润。
祭红堆金系列茶器纯手工制作堆金,其精神内涵,在很多时候高于用途本身。沏一壶浓茶,启一日中国情。

第28件拍品
大雅素瓷系列(莲子)
大雅堂非遗作品定制
包含:
大雅素瓷  宋韵盖碗1个
大雅素瓷     莲子杯6只

薄胎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熊国安

熊老二的童子功

薄胎大王“熊老大”熊友根之子熊国安,
江湖人称“熊老二”。
薄胎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由于薄胎利坯技艺要求心静,和大多数制作技艺不同,薄胎制作技艺需要童子功,熊友根8岁学徒,熊国安是国家特批的12岁童工!
这项技艺18岁之后就不能学习,人到了成年之后,心已经不静了,心不静就耳不静,耳朵不静就听不到利坯刀在薄薄的泥胎壁上发出的回声就做不了薄胎。

真正薄胎只能看不能摸。

而熊老二一双粗糙的大手,把这样的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的精巧物件呈现在你面前!

坯利到越薄越关键,随时可能前功尽弃。那时只能靠听利坯刀在薄薄的泥胎上发出的回声来判断厚薄!
如何掌握手中的泥坯,全靠利坯手艺人的心、耳、手相合。

宋韵盖碗

耐住寂寞的灵魂

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不施釉,
内部有任何杂质在光照下都会透出来。
修坯时,杯壁极薄,
泥坯吹弹可破,难度随之增加。
采用无釉工艺,
因为不能施釉又要油润,
在我看来,瓷器是神秘的带着灵魂的物质。
极上乘的高岭土在1300度的炉火中锤炼,
令它像果冻一样柔软变形。
这样成品率极低的器物,
来到您的手中,亦不失为一种缘分。

景德镇的薄胎世家传人熊老二看到这款
成型的莲子杯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每一个杯子的全部制作过程都
刻画着匠人的心血与汗水,
打磨上了他们独有的耐住寂寞的灵魂

第29件拍品
大雅素瓷系列(花神)
大雅堂非遗作品定制
包含:
大雅素瓷  宋韵盖碗1个
大雅素瓷  花神杯6只

熊国安老师在制作花神杯

宋韵盖碗
造型是一种更为磅礴的设计, 有超大体量的视觉效果,茶碗为宋碗经典造型,宋代高足盏型碗盖,无托的处理也显得更为简约大方。此款盖碗适合更加挥洒的持碗手势。

白玉不雕,美珠不文

大雅素杯是不施釉的,
自然造化之美不需任何多余点缀。
素杯以顶级高岭土瓷泥带您领略
由内而外的油润如玉;
不施釉的瓷骨肌理让您一览极致高洁的宋雅之风。
赏之,享无上静雅;
把玩之,意蕴皆在心间。

素杯有着如和田玉般的油润光泽,完美结合了素雅的色彩与简约的风格,在灯光照射下甚至有晶莹剔透的质感。不施釉也依旧温润的手感,不雕琢却自成一体的美感,可谓创造了前无古人的瓷器设计理念。这样一套素杯制作完成大约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更印证了那句老话:慢工出细活。

第30件拍品
手雕万花玉瓷系列
大雅堂非遗作品定制
包含:
手雕万花玉瓷盖碗1个
手雕万花玉瓷杯6只

冰肌玉骨,玲珑剔透
每一件手工瓷器,都带着温度,从设计到选料、拉坯、利坯、绘制、雕刻,再到成型,每一道工序都倾注了匠人的心血,以全身心的投入,将作品呈现眼前。

这款手雕万花玉瓷杯,由于胚胎较薄,对刀工要求甚严,杯身满雕万花交相辉印,迎光而透影,柔美而坚毅,釉面洁净均厚,视之素洁清白,握之玲珑有致。

第31件拍品
本命大吉 杯 2对
大雅堂非遗作品画面可以定制

一生一世,一辈子

有些深情,再隽永的言辞都单薄,
有些感激,再紧密的拥抱都无力。
如果爱可以看见,
是一杯子的心意,
是一辈子的深情。

由非遗传承人亲制的薄胎瓷品茗杯,
深情镌画您的属相和吉言于上,
以物,传情。

景德镇釉上彩堆金工艺大师   张剑

景德镇瓷器绘画大师,曾代表景德镇为胡锦涛主席画“福寿龙瓶”祝寿。

第32件拍品
珐琅彩莲花纹美人壶
大雅堂非遗作品定制

莲花纹饰是最早用来装饰瓷器的花纹之一,从南朝至清代一直盛行不衰。莲花在佛教以及佛教艺术中占有特殊地位,被奉为“佛门圣花”。

这款美人壶,壶身以金润色,再施以各色珐琅,纹饰交回之间,细腻入微,尽显魅力。

第33件拍品
红顶青天壶
银器锻制技艺非遗传承人 李福明 作品
克重:约580克    容量:约1000毫升

大雅堂主赵清涛与李福明探讨金银器设计及锻造

婆娑世界,事事不圆满,

人生不永恒,所有伤痕与经历皆是自然。

人生如此,茶、茶器也如此。

凸凹、残缺、冲线,

是遗憾亦是自然。

万物如是,金银与木石莫能例外。

接受不圆满,珍惜万物,包容缺陷亦不失为一种美。而在不圆满的人生之中追求完美也是一种态度和修为。

第34件拍品
金藤银壶
银器锻制技艺非遗传承人 李福明 作品
克重:约595克    容量:约1100毫升

“金藤”

“金藤”银壶被收入非遗博物馆藏品。

中国银器锻造技艺非
传承人李福明亲制

壶身材质是9999纯银,

壶钮金藤为24k纯金,

壶把为黑铁,

40次淬火,150000次锻打而成……

第36件拍品
龙腾(铜包银)
银器锻制技艺非遗传承人 李福明 作品
克重:约779克    容量:约1000毫升

浴火淬出的红铜,十五万次的锤炼白银,龙腾錾刻技法巧夺天工,乌黑光洁的铸铁壶把,沉稳大度的造型,显示着李福明老师在设计道路上的探索历程。
作品与境界如同金属淬火后的蜕变,达到新的高度。多种手法共存,也是中国目前银壶制作最高技艺的标杆和符号。

第36件拍品
铜把鬼岩目
银器锻制技艺非遗传承人 李福明 作品
克重:约660克    容量:约1000毫升

鬼岩目,原本残缺沧桑。

李老师锻此壶,却是另一番景象!

色彩处理:
金托翠摘压叠,赤铜白银缠绵。
炫黑、银白、火红收放自如!

材质运用:

金、银、铜、翠如烹小菜,壶身机理粗狂与精致撞击。

传人福明,为人厚道,为艺刁钻。
孜孜精进几十载,
此一器三年推敲,六易其稿!
知其过程方知其所以然。

第37件拍品
玉莲圆满壶

材质:新疆和田玉(山流水料)
玉雕大师茹月峰作品
高23cm 宽18cm 厚7.3cm 重1156克

茹月峰,人称“阿四”,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理事,苏州市吴中区玉雕艺术研究会理事。从事玉雕专业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主攻雕刻明清仿古作品,尤其在对明清薄胎器皿件的造型款式,纹理图案、张条刀法等难题的攻关上,师古不泥古,颇多建树。
这件作品料大罕见,洁白无瑕,细腻纯净,造型古朴优雅,巧夺天工。是茹月峰得意之作。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