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泰隆传人第四代 施作藩(字福隆)

施光凌之曾孙施作藩(字福隆),新中国茶业奠基人之一,首任国营福安茶厂总审评师。系统构建现代红茶审评体系,培养首批援外茶专家,其编撰的《闽红精制要义》仍是茶学经典教材。

1、核心贡献

为行中国红茶行业制定行业标准

1953年主持编订《闽红精制规程》,1962年被轻工业部纳入《茶叶精制技术规范》。

档案依据:福建省档案馆藏1955年《技术文件移交清单》(档号FJ118-3-00216)列有”闽红精制规程(施作藩编)手稿本”。

援外技术输出

1956年作为专家组副组长赴越南,用越文版《闽红精制要义》培训河内茶厂。

档案依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援越茶叶专家名单》(档号28-932-4)。

2、工艺革新与传承

“阶梯式发酵法”

1960年提出新工艺,提升生产效率40%(轻工业部《茶叶科技简报》第7期报道)。

数字化传承

其技术手稿经数字化整理,现存宁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编号NDⅧ-12-1956)。

3、历史定位

学界评价

陈椽《茶业通史》(1984)称其分级标准为”中国红茶出口等级重要参照”。

《福安茶业志》(2012)记载:”他将百年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工业标准。”

当代影响
坦洋工夫非遗保护中心2021年认定其为”现代红茶精制体系奠基人”。

援外技术输出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1956年援越茶叶专家名单》(档案号28-932-4)记载:”施作藩担任专家组副组长,携《闽红精制要义》越文译本培训河内茶厂”。

历史背景:

战争使海路贸易切段。特殊时期,坦洋村遭遇派款和烧房子,大宅院焚烧了40家,茶店铺焚烧142家,豐泰隆进入消隐期。1949 年,福安茶厂收归国有,施作藩首任国营福安茶厂总审评师。(据坦洋村民,红茶专家、知名茶叶专业人士王龙生等人口述,施继康口述,视频录像资料)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