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盖段泥供春壶

容量:300ml ,

高:9cm,最大直径:14cm,口直径:4.5cm

 

 
 
 

花器之祖,供春

供春其人

供春确有其人,在宜兴县志和有关陶瓷的史料里面都有记载。
供春(约1506—1566),又称供龚春、龚春。明正德嘉靖(公元1522年~1566年)年间人,生卒不详。原为宜兴进士吴颐山的家僮。吴颐山,名仕,字克学,与苏州唐伯虎等友善。正德甲戌年(1514年)进士,后以提学副使擢四川参政。据记载,吴颐山未中进士前,读书宜兴金沙寺(在今宜兴湖滏镇)。书僮供春“给使之暇”,发觉金沙寺僧人将制作陶缸陶瓮的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制成壶样。便“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做成“栗色暗暗如古金鉄”的茶壶,这就是后来名闻遐迩的紫砂茶壶。因壶为供春所制,通称“供春壶”。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树瘿壶,就是他所制,造型古朴,指螺纹隐现,把内及壶身有篆书“供春”二字。此壶原为吴大澄所藏,于三十年代被储南强先生在苏州一个古玩摊上购得,但缺盖,经民国制壶名家黄玉磷配上瓜钮盖,后经当代书法大师黄宾虹先生(已故)鉴定,觉得在树罂的壶身上不会长出瓜钮,后又由近代制壶名家裴石民(已故)配灵芝盖。解放后,归国家收藏。

传说

传说明代正德年间有一位读书人在宜兴的金沙寺复习迎考,供春是他的书童。

供春陪同主人在宜兴金沙寺读书时,寺中的一位老和尚善做紫砂壶,供春就偷偷地学壶,壶型是从金沙寺旁大银杏树的树瘿形状上来的灵感,壶表面褶皱斑驳,缭绕的树瘿纹理毕现华章,供春壶造型古朴精工。温雅天然,质纯薄坚实。负有盛名。    

供春之壶,胜于金玉。周澍《台阳百咏》:“最重供春小壶,一具用数十年,则值金一笏。”传世的供春壶极少。

砂壶之美,始于供春,此壶的自然之美具有返璞归真之感,壶身以老树瘿入壶,通身为树皮纹路,将斑驳的肌理完美的表现出来,宛然天成,自然古朴。壶盖采用南瓜做造型显得此壶妙趣横生,刚柔并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