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圆玉润
——— 朱泥器型篇
中国江苏宜兴紫砂壶,自明代垂名五百年,名扬四海,而流传器型不过几十种。而朱泥器型更少,何故?
朱泥之美常使人一见钟情,但泥性傲娇!因其泥性甚娇、甚挑,成型难,故成品率约6成,做壶人需很久才能摸透她的脾气!
朱泥认人,人也认泥,多数朱泥师傅换了泥不做。不像紫泥那样成型易,烧成率高,窑温宽容度亦大;朱泥润泽如玉,手感细腻,平滑,声音清脆(但您最好不要敲击她),不似紫泥气孔疏松。声音沉郁。泥有泥性,应顺天而为。故,相较其他紫砂的灿然,朱泥壶自古以其不喧不哗的光素形制,极简内敛的线条,展现独特风采!
茶不可无壶,朱泥壶因茶而生,因爱生癖,然人非圣,孰能无癖!花不可无蝶,山不可无泉,正如人不可无癖!以茶养志,以壶怡情,爱朱泥壶者甚多!孟臣,大彬……几百年数十人,巧匠之名化为器型之名。
但紫砂器的署款则不必较真,在朱泥壶的世界里,大彬、孟臣,何止千百,比比皆是,孟臣、逸公的作品如此丰盛?
孟臣高寿三 百尚能制壶?大彬死后照样可以制器题铭!其实,朱泥壶这个的署款文化是传之三百有年的习俗。
然,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壶本玩具也,玩具之可爱在趣不在理……择其善者皆取之”朱泥小壶能考之有据者,理趣兼得;若未能如愿也不妨赏其逸趣,是为得真趣也。明代有乌龙茶清饮,始有小壶。明人冯可宾谓:”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闽杂记》“壶有小如胡桃者,名孟公壶”。
本人对朱泥亦爱而生癖,群友一起欣赏几款美壶:
此件思亭相传为陆思亭所创。器型婀娜多姿,腴美优雅,全器线条气韵流畅,撩动人的心弦。朱泥之美器,由此可见一斑。美人腿、细腰丰臀,如同清代低眉樱桃口的仕女画,散发着特有审美韵味。此壶为一生专攻朱泥小壶的老师所造,每一个细节极致精工。美丽的流水纹,光影映射下呈现朱泥微皱的独特美感。
此孟臣壶为康熙、雍正时期的经典形制,梨式也是朱泥壺的最經典的形制,据说是惠孟臣所创,歷代皆有所見。
极简内敛的线条,每一个线条设计皆为圆的切线,重心偏低,是圆形器中最具穩定性的造型。不喧不哗的光素形制,展现朱泥壶的独特风采!
此件小壶流嘴细长含韵,三弯流嘴,粗细均见,俗称“美人腿”,为清代独特审美韵味。
颜色朱红微嫣,不妖艳,稳稳的颜色,绵密不滑,有美丽的流水纹,构成朱泥微皱的独特肌肤质感。老泥原矿的铁质形成黑点,不经意的撒几滴,有饱经沧桑之感。此壶型流传于东瀛日本,备受珍爱。
此水平壶器型圆腹,环把,流直,球钮。圆和圆切线构成珠圆玉润的素光之器。笔直锐利的流口有利落之美!壶把和壶嘴的水平,干净,古雅。朱泥壶小,重“精工”“实用”。李渔言:“一弯嘴可用,二弯嘴可犹,三弯嘴则弃物矣!”此说不为无理,然内曲而流可直,美与实用兼得,尤觉匠心独具,故亦一曲之说,未为定论。
制壶手艺非一岁之功,紫砂手艺与艺术天赋相合者少。
学美术的少年做紫砂心手不能相随,匠人深入技术却难以浅出设计。人一生留一壶传世已不易。
近十几年经济复兴,盛世荣昌,学习咨询发达,颇多风格出现。天时地利人和,必出真正的制壶大师!
十八色泥曼生十八式紫砂壶
鲁娜,1981年生于宜兴,毕业于苏州东吴外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吴培林门下,自此跟随师父系统学习紫砂绞泥、嵌泥等紫砂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