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红茶创始人之一施光凌嫡传第五代  施继康

《窨制秘要》

1969 年冬的深夜,施继康在老宅墙基下刨出半尺深的土坑,颤抖着埋下用化肥袋层层裹紧的《窨制秘要》。维多利亚女王 1887 年温莎城堡国宴上那缕 “丰泰隆” 茶香,正源于祖上这部泛黄的老书。而当“动荡”的砸门声响起,他知道再无安全之所。腊月里,牛车碾过白云山的窑洞,六箱 “豐泰隆” 制茶工具藏在稻草深处,那车轮碾碎白雪的吱呀声,比远处批判会的口号更令人心惊 。这些承载着百年茶香的工具,是他与祖先对话的密码。

三年后,最后一批茶具塞进霞浦县亲戚家的阁楼时,那双能探出茶青微妙变化的手,早已磨出厚厚的老趼。

戊戌年春,专家从先生遗物中发现 1969 年手绘 “藏宝图” 与《窨制秘要》。施立强说起父亲止不住悲伤:“丰泰隆 174 年沧桑里,施继康先生作为茶学家、茶叶工程师、非遗技艺守护者,在岁月深处留驻永不凋零的茶香。

岁月凝香

老茶,镌刻着特定时期的文化记忆,是茶人沉淀的岁月厚重。

施继康制1998 年茶陈样标本,存量:现存总量8.2k g(含大雅堂茶样库藏),原料:野生群体种。
红茶经年陈化,是一场缓慢而优雅的蜕变。新茶的鲜爽花香随光阴流转,逐渐转化为深沉的陈香、木质香,甚至隐约的药香。茶多酚氧化后,茶汤愈发醇厚绵密,韵味悠长。

豐泰隆第五代 施继康(1928-2015)

施继康是茶叶工程师,茶学家。国营坦洋茶厂技术股股长。茶学卓越,保护非遗有功,被业界尊为 “工夫红茶活化石”。

让我们透过现存证据,还原那段特殊的历史>

豐泰隆第六代 施立强:

作为红茶非遗传承人,施立强研发培育的红玫瑰(冠香红 AromaPrimeTea)工夫红茶,荣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颁发的 “植物新品种权” 证书,并被央视 CCTV10等多家媒体报道,彰显其卓越的制茶技艺。

冠香古法

施立强亲制2015年陈存量:家族传承批次F.T.L./20150101/AromaPrime/dyt,现存100kg。工艺特征:七筛十一工序,冠香古法。

当百年档案苏醒:两世纪味觉密码的跨时空破译

丰泰隆的经典工夫红茶工艺是“七筛十一道工序,冠香古法”。

1887 年维多利亚女王温莎城堡国宴上那缕 “丰泰隆” 茶香,源于冠香古法。丰泰隆的冠香:需历经七道筛、十一道工序,相比普通工夫红茶,多了秘籍和几道筛选与雕琢流程,是精细工夫茶中的经典。

工夫红茶,何为工夫?

“工夫红茶”,因其制作工艺复杂、技术性强、非常费“工夫”(大量时间和精力)而得名。

必须经过“初制”和“精制”两个阶段:

自三月中开始采摘,到成品茶通常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需经过萎凋、揉捻、发酵,使芽叶由绿色变为紫铜红色,香气透发,然后文火烘焙至干。

红毛茶制成后,开始进行精制,经毛筛、抖筛、分筛、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拼和、装箱而制成。“好的茶叶一个半天才能筛出几斤来。”施立强说,“做工夫红茶,就要舍得下工夫。”

“冠香红茶”筛分为七道筛,为精细工夫茶中顶级。施立强为了恢复祖传的“冠香“,不断培育优化冠香红茶品种,打磨传统的制茶技艺,在传承的同时也是在推动坦洋工夫红茶的发展。

作为工夫红茶宗源,丰泰隆的“冠香红茶”不是工艺的终点,而是传承的序章。

品牌史诗

豐泰隆创立于 1851 年,是历史悠久的民族品牌。一杯好茶,六代的坚守和传承。“豐泰隆” 是 “坦洋工夫制茶技艺” 传承谱系中最为完整、脉络最为清晰的品牌。咸丰至光绪年间,坦洋“豐泰隆”精制工夫茶入选英国王室特供茶,并作为东方奢侈品拍卖进入十余个国家的大型拍卖行。品牌史诗>

The statue of Shi Guangling,
the founder of Tanyang Gongfu black tea

当您轻抿施继康先生的传世茗茶时,究竟在品味什么?

那是北纬 27° 小山村的阳光雾霭,裹挟着自然的灵秀。曾几何时,142 家茶行在大火中化为焦土,绝望也曾如夜般深沉。而茶人如同余烬中挺立的茶苗,心底坚韧。

1969年严冬,百年老宅暗处,施继康怀揣着祖传《双熏秘籍》挖洞藏匿,惊心动魄的瞬间,锁住了珍贵的技艺传承。这茶,掌心与茶叶的每一次摩挲,是九转揉捻的温度,是茶叶在时光中悄然氧化,“冠香” 乍现。

这盏茶,早已超越饮品的范畴。制茶世家跨越 174 年的坚守,铸就了工夫茶的无上荣光。——每一口都是与历史的对饮。
老茶,苦后回甘。

工夫红茶 文脉宗源

同治五年(1866 年),坦洋村红茶鼎盛,闽省在村中 “专设茶厘总局,征东路红茶出口厘金,年额银十八万两有奇”。
光绪元年(1875 年),坦洋税官余干臣返乡,依坦洋工夫红茶制法制茶,开创 “祁红工夫”。英国领事报载其 “熟稔坦洋制茶工艺,能依茶品精准核税”。
民国二十七年(1938 年),冯绍裘携 “祁红” 制茶法远赴云南凤庆,“滇红工夫” 就此诞生。
闽红、祁红、滇红恰似三代传承,2005 年诞生的金骏眉则是传统工艺的当代新章。

特殊时期,政和工夫、白琳工夫等闽红技艺濒临失传,施继康等先辈藏《窨制秘要》于老宅墙基,经梅雨季反复晾晒防潮,成功留存坦洋工夫这一古老技艺,使 “乌茶” 血脉传承不断。

鉴 赏

年份:1998年
编号F.T.L./19980306/sjka/sx
年份:2015年
编号F.T.L./20150101/AromaPrime/dyt
等级:顶级稀有
制作者:非遗传人施立强,茶学家施继康
产地:工夫发祥地中国福建坦洋村
品种:野生群体种
工艺:施家七筛十一工序,冠香古法。

品质品鉴

投茶:将适量的老红茶放入壶中。如果是初次尝试,可以先投放 5 克左右,根据后续口感再进行调整。

干茶外形:为细嫩芽头,条索乌黑紧实。​
汤色:茶汤色呈玛瑙色。​
滋味:多年陈放,其花香、果香逐渐消褪,转而散发深沉的陈香、木香、樟香,并伴有轻微药香。口感醇厚顺滑,茶多酚等刺激性物质减少,陈香韵味,岁月凝萃。

汤色:茶汤色呈玛瑙色。
干茶外形:为细嫩芽头,条索乌黑紧实

 老红茶慢煮法冲泡指南

这每克茶承载一个家族用174年晨昏守护
和六代茶师的坚守
繁琐的冲泡,细节的苛求
只为助您品赏到茶香真味

一、温壶

推荐选用耐高温的玻璃壶进行冲泡。正式煮茶前,先用热水细致冲洗煮茶壶内外壁,这一步骤能有效提升壶身温度,确保后续煮茶时,壶内水温稳定,避免因温差问题损害茶叶品质,为茶叶营造理想的冲泡环境。

二、注水

向洗净预热后的壶中缓缓注入适量的水,注水高度以达到壶容量的 7 – 8 成为宜。水质对茶汤口感起着关键作用,请使用经过过滤的纯净水,坚决避免使用碱性水。碱性水会致使茶汤变得浑浊黯淡,影响品饮口感,难以展现老红茶原本风味。

三、慢煮

按照 300 毫升水搭配 10 克左右茶叶的比例投茶,随后将壶平稳置于热源之上,调至小火,开启慢煮过程。煮茶期间,需时刻留意水温变化,当水温攀升至 70 – 80℃,水面开始微微泛起如 “蟹眼” 般的小泡时,保持此温度持续煮茶 5 分钟。需注意,若煮出的茶汤仅呈浅黄色,表明煮茶时间过短或投茶量不足;理想的汤色应为深琥珀色,对于口味偏重的茶友,煮至红玛瑙色会更浓郁。但总体而言,煮茶时间不可过长,否则茶汤会因过度萃取而变得过于浓郁苦涩,掩盖茶叶本身的韵味。

四、出汤

待茶叶煮至恰到好处,将茶汤轻柔倒入公道杯,利用公道杯均匀茶汤浓度后,再分别倒入品茗杯,以便品鉴。

五、品茗

经过慢煮的老红茶,口感醇厚顺滑,香气沉稳悠长。端起茶杯,先凑近轻嗅,感受那独特的木质香与陈韵交织的馥郁气息,再浅尝茶汤,品味岁月沉淀于茶叶之中的醇厚韵味,领略老红茶独有的魅力。

六、注意事项

1.此慢煮法仅适用于老红茶,绝不可用于冲泡新茶。新茶的优势在于香气鲜爽清新、高扬,鲜灵度极佳,若用慢煮法冲泡,会导致苦涩味浓重,掩盖其原本的清新风味。新茶冲泡可参考“野山茶冲泡”方法。

2.煮茶全程尽量精准把控火候,避免让水剧烈沸腾,避免茶汤过度翻滚,致使茶叶内含物质过度释放,影响口感的细腻度与平衡感。

3.考虑到个人口感偏好各异,煮茶时间与水温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微调,找到最契合自己味蕾的煮茶方案。

4.老红茶内质丰富,一般可多次煮泡。后续煮泡时,为充分激发茶叶深层韵味,可适当延长煮茶时间,但同样需留意避免茶汤过浓。

存 储

密封放置清洁、无异味、干燥的环境
25度以下最佳,注意避光、防潮

注意:避免频繁打开容器:

每次打开容器都会让茶叶接触到空气和湿气,加速茶叶的氧化和变质。

因此,尽量减少打开存储容器的次数。

保质期

满足上述存储条件可长期存储

当这片茶叶在锡罐中沉睡,到我今天写这个文字,我们家族祠堂的日晷已转过10,136次日升月落。

如今它来到您面前,不是为了证明昂贵,而是恳请您用舌尖丈量,究竟多深的执念才能让山野的呼吸抵抗两个世纪的遗忘。

Wang Longsheng, a renowned tea connoisseur, briefly describes the rise and fall of Tanyang Village.

著名茶人王龙生简述坦洋村兴衰

Shi Liqiang’s daughter is picking the black tea leaves of the “wild population variety”.

施立强的女儿正在采摘 “野生群体种” 的红茶茶叶

F.T.L.:Since 1851

从闽山村落走向世界舞台

品牌史诗

大雅堂旗下拥有品牌及注册商标 “豐泰隆”。
豐泰隆创立于 1851 年,是历史悠久的民族品牌。
一杯好茶,六代的坚守和传承。

“豐泰隆” 是 “坦洋工夫制茶技艺” 传承谱系中最为完整、脉络最为清晰的品牌。咸丰至光绪年间,豐泰隆雇工约 300 人,年出口 2 万箱,精制茶约 3000 担,奠定其世界红茶贸易地位。其中精制茶成为英国王室特供茶,并作为东方奢侈品拍卖进入十余个国家的大型拍卖行,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欧洲宫廷谱写东方茶韵传奇。考证>

第一代 施光凌(1827.9.9 – 1893.4.4)

The tea-making workshop of PhoenixLong.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tea-making.
And it has now been listed as a national-level cultural relic in China.
丰泰隆制茶工坊在制茶历史上意义重大,
现已被列为中国的国家级文物。

施光凌是“豐泰隆”创始人。是坦洋工夫红茶的创始人之一,中国近代茶业先驱。开辟闽红海上茶路。
首创双熏法,因其品质优良成为维多利亚女王皇家特供茶供应商。作为东方奢品进入拍卖行。考证>

Special Congou
from Fung Tai Loong (Fukien),
processed with double smoking technique,
200 chests
for Jubilee banquet service.

大英图书馆档案(东印度公司档案)编号 IOR/L/AG/1/6/27 为(India Office Records)的“王室特供采购记录”1888年条目原始文本:“Double-smoked Congou from Fuhkien, mark F.T.L.-D.S., 30 chests for Windsor Castle, retained in the Annual Provision List.”

“来自福建的双熏工夫茶,标记 F.T.L.豐泰隆-D.S.,30 箱供应温莎城堡。”30 chests:约合1.5-1.8吨
(1 chest≈50-60公斤)。

交叉验证:“王室特供采购记录”1888年条目标注原始文本:考证>

“豐泰隆”熏制工艺红茶作为东方奢品进入世界顶级拍卖行

第二代 施长滢 施长埙 第三代 施寿钧 施寿堂

承继祖上荣光,创新”海丝分级体系”,将中国红茶标准化分级推向国际。让豐泰隆誉满全球。

“海丝分级体系”技术标准:(特级/一级/二级)该标准后被纳入1883年《伦敦茶叶交易准则》。

全球布局:21个国际港口代理商体系。豐泰隆”熏制工艺红茶作为东方奢品进入世界十几个国家的顶级拍卖行。在英国,法国,新加坡,荷兰,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进行全球贸易。考证>

1889年LS 4/132英国国家档案馆藏
皇家管家办公室(Lord Steward’s Office)账目档案显示:
“采购豐泰隆双熏红茶支出占东方茶预算的17%,
单价达同时期普通红茶2.3倍”

第四代 施作藩(字福隆) (1895-1972)

The tea-making workshop of Fung Tai Loong.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tea-making.
And it has now been listed as a national-level cultural relic in China.

施光凌之曾孙施作藩(字福隆),新中国茶业奠基人之一,首任国营福安茶业精制厂总审评师。系统构建现代红茶审评体系,培养首批援外茶专家,其编撰的《闽红精制要义》仍是茶学经典教材。

核心贡献为行中国红茶行业制定行业标准;

工艺革新与传承:“阶梯式发酵法”;

特殊时期,保护传统技艺。坦洋工夫非遗保护中心2021年认定其为”现代红茶精制体系奠基人”。考证>

第五代 施继康(1928-2015)

施继康是茶叶工程师,曾任国营坦洋茶厂技术股股长。特殊时期,因成分高,下乡劳动改造。
彼时,中国工夫红茶制茶技艺濒临失传,施继康把祖传的《窨制秘要》用化肥袋包装,埋在老宅墙基下,每年梅雨季过后都要挖出来晾晒防潮。1969 年冬,施继康用牛车将六箱刻有 “豐泰隆” 字样的老工具藏到白云山北坡废窑。
1980 年施继康上交的 27 套制茶工具陈列在坦洋工夫非遗馆。2017 年,专家在其遗物中发现 1969 年手绘 “藏宝图”,《窨制秘要》等。施继康用生命守护,才让工夫茶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考证>

第六代 施立强

施立强是坦洋工夫红茶制作传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1 世纪茶业创新者。

其父亲1950年就开启了冠香红茶的研究。2000年品种定型,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雅堂红玫瑰(冠香红)茶树新品种,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种权号 CNA20184364.8,证书号:2023026927。
施立强监制的非遗典藏茶品在宋庆龄基金会慈善拍卖中,以 45 万元 / 盒创当代红茶拍卖纪录。CCTV《科教频道》《探索发现》等栏目对其进行专题报道 。

冠香红与双熏法 —— 流淌在基因里的东方味觉密码

冠香红与双熏法 —— 流淌在基因里的东方味觉密码

六代人以双熏工艺(茶黄素 0.8%)与冠香红(紫芽率 85%)守护味觉传承。王室贡茶(1887 年金禧茶单)与全球物证(新加坡 1908 年茶箱)印证 174 年文化厚度,从伦敦拍卖溢价到当代 45 万元 / 盒成交价,在传统炭焙与基因创新中续写东方茶韵。文脉考证>

The Zhenwu Bridge, rebuilt by the founder of PhoenixLong, 
has become a landmark building in Tanyang Village and a national cultural relic. Shi Liqiang, 
the sixth-generation direct descendant of the founder, 
lives in the house beside this bridge.
丰泰隆创始人重建的真武桥成为坦洋村的标志性建筑和国家文物。
其嫡传第六代施立强就住在座桥旁边的宅子里。


购买咨询请加文卿微信:dytcs004

Scroll to top